成品
先放個成品吧!有興趣的話歡迎點來聽聽(但要注意在公眾場合的話儘量戴起耳機吧!)
這個系列共有5首曲子,總共19分鐘,是由西村由紀江這個作曲家所做,然後曲子都是收錄在Best of Best 20 songs這個樂譜中。
目前是先把這些曲子放在SoundCloud上面,它提供一個免費的平台給任何人將自己的音樂放上去,也有蠻漂亮的UI,自己還蠻喜歡的。
為什麼會開始這個系列
算一算回台灣也超過一個月了,這個月除了平日早上在駕訓班練車,偶爾找找老友聊聊天吃吃飯,整理房間快要滿出來高中以來就沒有時間清的雜物,看看幾年前放在書架夾著書籤還沒完成的書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其他真正的要事了。
每日閒得發慌的同時,也意識到這正是來做自己一直很想做的事情最好的時機。但至於怎麼開始,怎麼結束,用什麼形式來做的,會不會有聽眾等等各種問題,其實大部分都還沒想清楚,甚至下定決心要寫這篇文章也是在第二還是第三天左右才萌生這個念頭。
國小開始學鋼琴,一直學到上大學之前,一直很喜歡各種鋼琴曲,大學之後看著身旁的一些人開始朝著除了課業以外的東西做一些努力,就一直有上傳自己彈的曲子這種想法。說實在的,很清楚知道自己除了鋼琴技巧不是頂尖,以及超過四年的荒廢,彈出來的成品大概是無法成為很厲害的作品。但怎麼說呢,大概是不甘心就這麼讓這個很不容易獲得的小小技能就這麼隱藏在指尖下吧。總之,這個系列,這五首歌算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機會,用幾乎零成本的方式為自己留下些什麼。
下面會記錄一下自己怎麼完成這個系列,將會focus在選譜選歌,錄音,這兩個步驟,最後再說一下之後可能哪裏需要改進,以及可能的改進方法。
選譜選歌
當初會找到這份譜其實是在日本逛書店時偶然翻到的,發覺蠻對自己胃口,曲子也都不算難,算抒情放鬆那類的,就買下來了。這類歌曲的優點是好彈,能讓人放鬆,但缺點我覺得就是沒那麼耐聽。尤其像我錄音的時候,因為常常因為彈錯或是錄到奇怪的聲音(垃圾車,電話聲,汽機車從門外呼嘯而過)需要一直重複彈的緣故,彈到最後其實已經沒什麼感情,就只剩下那種「我要趕快完成!」的心情。但整體來說在錄製這五首的時候這種心境很少發生,在彈的過程大多是保持著非常享受的心情完成的。
其實本來想說這次想要一天大調一天小調,一天出太陽一天下雨,一天出門郊遊一天窩在床邊,類似這樣的感覺來進行。但越彈越發現其實這個作者寫小調的曲子的時候從來沒有小調到底,中間總是參雜著大調的和弦以及旋律。例如第三首的これからのわたし以及第五首的琥珀色の風景から就是那種乍聽之下是小調,實則充滿了讓人感覺快樂的大調和弦,甚至第三首これからのわたし最後還是以大調作結,很有那種接下來的我將會否極泰來的感覺!沒有注意到的可以好好再聽聽看喔。
錄音
所有的歌目前都是用iPhone 5s裡頭的語音備忘錄,在自家客廳比較小型的直立式鋼琴錄的。實驗了幾次,發現拿一個椅子放在自己的後面,然後將手機放在椅子上錄有最好的效果。因為如果將手機放在鋼琴上,會錄到很多琴槌敲擊的聲音,叩叩叩的不是那麼理想。
另外,目前大抵上都是在下午三四點鄰居睡完午覺,街上也相對沒車之後開始。練個幾次之後開始一遍又一遍的錄,錄到滿意之後開始選隔天想要什麼樣的曲目,然後預習一下,類似這樣的過程。當然這之間會有很多需要改進的東西,這就留到後面再一併整理。
後製
目前使用Adobe Audition CC 2018來後製,整個流程都是從網路上搜集來自己亂研究亂試的,成品的品質也還不是很好,但想說至少在這邊還是紀錄一下自己目前的流程。
目前的流程包括:
- Noice Reduction (去噪)
- Dynamic Processing (audio expansion, 減少回音)
- Multiband compressor (針對不同的頻率讓動態性地調整大小聲,讓整體音量一致)
- FFT equalizer (憑感覺全體性地增加或減少各個頻率的音量)
待改進的課題
- 錄音方面,想要有好一點的設備(ex. 好的麥克風,雙聲道,甚至是電子琴)
- 翻譜! 翻譜的聲音不但會被錄進去,也大大降低了錄成功的機率。因為翻譜失敗導致需要重錄發生了超多次。印下來唸起來不但麻煩又有點不環保的感覺。可能比較好的方法是用個平板,可以滑來滑去之類的吧。
- 後製方面,audio expansion, compression, equalizer看起來有很大的關係,目前只知道一點點皮毛的原理,詳細的原理以及要怎麼調整還是不清楚,都還是在亂湊參數的狀態,還需要多吸收點知識
- 希望更有主體性的呈現一個系列,能用成一個故事的話感覺很棒,但目前還沒什麼idea就是了
之後的計畫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宮崎駿的作品,接下來可能會以宮崎駿作為主題再來做個系列!
p.s. 之後也會寫一下這個部落格怎麼架的,敬請期待!